第四百零二章、祸不单行

类别:历史军事 作者:新海月1字数:4723更新时间:25/06/20 10:56:44
    倒霉的不光是秦天瑞所部,大水展开无差别攻击,黄河沿岸的良田全部被淹没。

    在这一区域活动的官军和叛军,一起沦为受害者。

    不同于以往的战斗,面对滔滔洪水,越是精锐之师损失越惨重。

    笨重的铠甲,成了铁棺材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京师。

    围绕着万首辅案,展开的政治斗争,变得越发激烈。

    “轰隆隆……”

    突如其来的惊雷,划破了寂静的夜。

    “什么声音?”

    睡梦中惊醒的永宁帝,本能的询问道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外面打雷了。”

    执夜的侍女,急忙上前回答道。

    这个答案,让永宁帝的心凉了半截。

    “冬日惊雷”,一直都被视为不祥之兆。

    在现在这种节骨眼上发生,必然有人拿着此事大做文章,指责他这位皇帝失德。

    “更衣!”

    永宁帝冷漠的下令道。

    衣服尚未换上,外面就响起了噼里啪啦的声音。

    久旱逢甘霖,本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。

    可惜这波甘霖来的太过沉重,雨水中夹杂着冰雹,在这个冬天给了饥寒交迫的百姓沉重一击。

    望着室外的冰雹雨,永宁帝脸色阴沉的可怕。

    真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
    从继位到现在,大虞朝就没有太平过。

    首辅遇匪案,尚未出结果,天灾又给找上了门。

    幸好冰雹雨来的快,去的也快,持续时间不到一炷香就结束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大事不好!”

    “永和宫因为年久失修,在冰雹雨中塌了!

    凤翔宫、太和殿、仁寿宫……也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,另有十三名宫人不幸遇难……”

    苏浩宇快步跑来汇报道。

    天灾是无差别覆盖,不会因为皇宫,就网开一面。

    永宁帝继位开始,大虞财政就迅速亏空,连天元帝的陵墓中途都几度停工,更不用说拨款维修宫殿。

    少了日常检修,遇到极端天气,恶果就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“哎!”

    “做好死者的抚恤安置,让御医给受伤宫人救治。

    宫殿损毁之事,明日拿到朝堂上,让户部拨款修缮。

    传旨,令顺天府发布安民告示,务必保障京师的稳定。

    ……”

    来不及伤感,永宁帝迅速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。

    相比经济上的损失,政治上的打击更加严重。

    在这个信奉天命的时代,天灾和君主失德是强绑定的。

    参考历代王朝的处理方式,基本上都是推出有份量的替罪羊背锅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永宁帝就是无尽的懊悔。

    如果前面不冲动罢免首辅,拖到现在这种时候,不需要他出手,万俊辉就会自己请罪去职。

    既不用伤君臣和气,更不会有首辅被杀案。

    遗憾的是现实没有后悔药,一步踏错满盘皆输。

    局势发展到现在这一步,想找背锅侠都不容易。

    按照惯例,最佳背锅侠就是丞相,其次是三公。

    大虞朝没有丞相,首辅相当于弱化版的丞相。

    首辅处于空缺状态,让其他内阁成员出来背锅,明显差一层意思。

    三公层次的官员,他倒是加封的有,问题是这些人都在地方上任职。

    消息传递过去,最快都要十天半个月。

    纵使人家愿意站出来替他背锅,时间上也来不及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永宁帝陷入纠结时,京中百官也陷入惶恐中。

    本来朝中的局势就够复杂了,又发生这档子事,无疑会让局势进一步恶化。

    除了少数野心家,大多数官员对接下来的局势,都感到了焦虑。

    徐府。

    “派人出去查看一下,城中百姓的情况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管家汇报损失后,徐文岳缓缓说道。

    倒不是他爱民如子,主要在于现在是冬天。

    对普通百姓来说,这本就是一年中最难熬的季节,倘若再损毁了房屋,那就更没法过了。

    日子过不下去,就会生出乱子来。

    天子脚下闹出了乱子,打的是大虞君臣的脸。

    “老爷,您不用太过担心。

    面对其他天灾,百姓们或许会活不下去,可是冰雹不一样。

    遇上冰雹雨,茅草屋顶比瓦房更能扛。”

    管家信誓旦旦的保证道。

    理论上是没错,可实践操作中,总是充斥着各种意外。

    经过历代王朝的开发,京师附近早就没了树木。

    建造房屋的木料,都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,价格一直居高不下。

    百姓兜里没钱,建造房屋的用料,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许多房屋都是祖辈传承下来的,早就破败不堪,靠修修补补勉强凑合着用。

    每年冬天,京中都有大量房屋被风雪压垮。

    何况与冰雹相伴的,还有强降雨。

    屋顶只要受损,就会出现漏水。

    这个冬天,许多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了。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“拿老夫的名帖去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,让他们务必稳住京中局势。”

    徐文岳点了点头说道。

    在这个问题上,他能够做的也不多。

    指望官府出力救灾,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维修房屋,也是先维修官老爷的。

    等大人物家的活儿忙完了,才轮的到普通百姓。

    徐文岳是在地方上待过的,非常清楚下面的胥吏有多可恶。

    真要是安排这些人去救灾,对百姓来说,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。

    以大虞朝的组织能力,工作量大的苦差事,能不往下安排,最好就别往下安排。

    甭管是善政,还是恶政,到了下面都是恶政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蜀地。

    望着窗外哗啦啦的大雨,李原眉宇间的愁容又浓了几分。

    新政推广看似顺利,实际上却是隐患深埋。

    地方士绅迫于压力,暂时选择了退让。

    一旦他这位强势总督离开,必定会掀起反扑。

    想起现在的改革成果,在未来会化为乌有,他就开心不起来。

    “侯爷,路巡抚和李布政使求见。”

    管家的声音,打破了李原的思绪。

    “带他们到客厅好生招待,我稍后就到。”

    大虞朝的职权划分,巡抚和布政使就是一对互相制衡的冤家。

    见面不吵架,那都是有涵养的。

    在这个点儿,组队过来一准没好事。

    “总督大人,受暴雨影响,川西地区发生泥石流。

    黄河沿岸,深受其害。

    当地土司,向朝廷求援。”

    路俊良沉声说道。

    前面围剿叛军的时候,川西土司也是出了大力的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这些人加入,官军根本守不住成都府。

    战争结束后,徐阁老卸任了总督之位,连带着他的承诺也一并化为乌有。

    李原继任总督后,直接否定了此前的一系列丧权协议,让川西土司很是不满。

    迫于李大总督的兵威,川西土司只能憋着。

    现在遇上天灾,倘若朝廷再不出手救援,逼到绝路上的土司会干什么,谁也说不准。

    倘若处理不善,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的蜀地,搞不好又会狼烟再起。

    这种要命的事,巡抚和布政使承担不起。

    “巡抚衙门调拨一批赈灾粮给他们,帮他们渡过难关。

    你们亲自抓一下,不要让下面的人乱来。

    此事老夫会上奏陛下,说明情况。”

    李原想了想说道。

    前面否决那些协议,那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,不允许出现诸侯割据。

    现在出手救助,同样是为了维护国家稳定。

    大虞朝的土司政策,虽然对发展经济没多少帮助,但对稳定地方有着重要意义。

    偏远山区朝廷直接管辖,统治成本高不说,还容易盗匪猖獗。

    土司的存在,恰好能解决这些弊端。

    不过这种国中之国的自治,也不是无限度的。

    为了地方稳定,在允许土司存在的同时,朝廷也在逐步改土归流。

    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广西,一场白莲教叛乱,把当地土司全部送下了地狱。

    蜀地这边情况特殊,当地土司是站朝廷这边的,自然不能粗暴的全杀了。

    当然,如果土司不领情要掀起叛乱,李原也不会手软。

    从目前来看,土司叛乱的概率非常低。

    湖广五镇被他划了两个过来,又从蜀地官军中筛选青壮,整编出了三镇之兵。

    大军建成之后,被李原拉着部队,到川西晃悠了一圈。

    一众土司都被吓得瑟瑟发抖,全部变成了乖孩子。

    “总督大人,这场雨来的不正常,现在蜀地已经多地发生灾情。

    据说湖广、陕西也在降雨,长江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各省,怕是会发生洪涝。

    本该是枯水季节,发生讯情,各地怕是没有防备。”

    布政使李永良忧心忡忡的说道。

    永宁六年的天气,完全不讲道理。

    雨季的时候干旱,旱季的暴雨连连。

    反常的气候,分明是不想让人活。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“这些确实是一个问题,派人快马加鞭,向各地发布预警。

    能不能赶上,只能尽人事,听天命了!”

    李原一脸苦涩的说道。

    他可是读过史书的,历史上但凡发生这种反常气候,那都预示天下大乱。

    短暂的失神后,他很快从伤神中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天下大乱,大虞朝刚经历了一次。

    白莲教之乱,动摇了大虞的统治根基。

    现在看起来天下太平,那是朝廷任命的几位总督,全都是杀伐果决之辈。

    靠着武力强行压制住了地方势力,这才没有闹出乱子。

    可武将担任总督,这只能临时为之。

    或许等不到任期结束,就会被朝廷召回。

    没有了这些强势人物的压制,地方势力必然抬头。

    权威丧失的中央政府,靠几名流官,很难压制一众地头蛇。

    相较于叛军,这些隐藏在体制内的地头蛇,才是最棘手的存在。

    皇帝政治手腕强势,朝廷及时杀鸡儆猴,还能够震慑住地方。

    可永宁帝的表现,着实令他失望。

    万俊辉在首辅位置上好好的,居然因为和皇帝政见不合,就被无端罢免。

    撤换首辅可以,可赶紧换一名得力的首辅补上去啊!

    结果继承人没确立,前任首辅居然在归家路上,被盗匪给杀了。

    儿戏一般的结果,他都无力吐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辽东营。

    经过一路狂奔,他们终于抢在洪水抵达前,进入了最近的县城。

    不过跑出来的只是骑兵,步兵还是付出了惨痛代价。

    “五哥情况不妙,大水明明昨天就退了,现在又突然涨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个季节黄河,不应该有这么多水。

    该不会上游地区,遇上了暴雨天气吧!”

    施靖忠忍不住吐槽道。

    过去一年时间里,北方干旱的不行。

    一直到入秋之后,才下了几场雨。

    “八九不离十。

    除了这个原因,我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释。

    让弟兄们再辛苦一下,把城墙下面再加固一番。

    一旦让大水入了城,我们可就要吃苦头了。”

    施靖林想了想说道。

    内心深处,他已经恨死了掘开黄河那王八蛋。

    堵截叛军的大功,眼瞅着就到手了,结果迎来了滚滚黄河水。

    如果不是他反应快,及时下令跑路,大军的损失可就大了。

    “嗯!”

    “五哥,你放心,我知道事情的轻重。

    不过遇上这种事,我们围剿叛军的计划也失败了。

    我看还是赶紧上报朝廷,向陛下说明情况的好。

    否则,等其他部队先上报,我们可就被动了。

    毕竟,在军事部署的时候,山西巡抚可是让我们守住黄河沿线的。”

    施靖忠一脸郁闷的说道。

    为了获得更多战功,对守卫黄河沿线,他们根本没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正常情况下,谁会想不开去掘黄河呀!

    此前叛军也几度越过黄河,来回横跳了好几次,也不见对黄河下手的。

    万万没有想到,这次居然遇上了一个疯子,直接来了一个狠的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太和殿。

    早朝一开始,就充斥着伤感的气息。

    看得出来,昨夜的冰雹雨,对大家的冲击很大。

    “顺天府尹,昨夜京中损失怎么样?”

    永宁帝开口询问道。

    不过他这话,明显是在为难人。

    因为暴雨缘故,早朝被推迟了一个时辰,可这个时间依旧很早。

    衙门中的官兵,都还没有上班。

    光靠执夜的那点儿人,要统计京中损失,没有十天半个月都搞不定。

    “陛下,损失还在统计中。

    昨夜的冰雹雨来的太过突然,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,顺天府完全没有准备。”

    宿之诚惶恐的解释道。

    作为新任顺天府尹,他上任就忙的脚不沾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