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132 章 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便置人于死地!
类别:
历史军事
作者:
有怪莫怪字数:2142更新时间:25/09/22 13:01:37
酒酣耳热之际,一个苗人壮汉突然站了起来,满脸愁容地向李文忠抱怨道:“唉,想当年,杨老令公还在世的时候,咱们苗人每年只需要向土司衙门交一道秋粮就可以了。”
他一边说着,一边无奈地摇着头,“可如今呢,不仅要交秋粮,还要交夏粮,这负担实在是太重了!”
旁边的人纷纷附和,表示赞同。
有人接着说道:“是啊,照这样下去,再过几年,恐怕连我们留着春耕的种子都要全部交给土司大人了!”
众人议论纷纷,都对当前的状况表示不满和忧虑。
那位苗家壮汉姓解,身材魁梧,肌肉结实,是青山寨一支熟苗部落的头领。他的声音洪亮,带着苗家特有的口音,让人一听就知道他是个豪爽的人。
他口中的杨老令公,可不是一般人,正是上一任播州宣慰使、亚中大夫杨铿。
按照大明官制,亚中大夫是从三品的文官散阶,这可是相当高的官职了。
在唐宋时期,三品官已经可以进入宰相的序列,可见前任土司杨铿,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之高。
然而,这位姓解的头人一开始抱怨,就像开了一个口子,那些对现任土司杨明不满的部落首领和头人们,也纷纷开始发起了牢骚。
“对啊,咱们山寨连储备的冬粮都交上去了,还得拉下脸去跟人借粮过冬!”一个头人愤愤不平地说道。
“上哪里去借粮嘛?”另一个头人无奈地叹了口气,“现在,大家的寨子里都没一粒粮食了。”
“这个冬天,咱们要怎么熬得过去?”又一个头人忧心忡忡地问。
“等到开春,咱们寨子里的年轻人还可以进山打猎,可是寨子里的老人和小孩怎么办?”有人提出了这个现实的问题。
“难道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吗?”最后一个头人的话,让在场的人都沉默了。
看到众人情绪激动,群情激奋,李文忠心中暗自思忖:“这些播州的土著,我原本以为能有一半的人对杨明心怀不满就已经相当不错了。”
然而,事实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。
杨明这个土司,竟然如此不得人心。
在座的众人,除了被杨明用金钱和权势笼络的那几个地主豪强之外,几乎所有的部落头人都毫不掩饰地对杨明流露出了深深的不满,甚至是咬牙切齿一般的憎恨。
李文忠不禁感到十分惊讶,他万万没有想到杨明这个土司当得如此失败。
他不禁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对杨明的看法是否过于片面和肤浅。
而更让李文忠意想不到的是,正是由于他上一次率领大军兵临播州的举动,给在座的所有人造成了一种错觉。
他们普遍认为,大明朝廷此次派遣官军前来,并非是为了征讨杨明,而是为了给杨明这个播州宣慰使撑腰打气,壮大声势。
否则,朝廷为何要收编杨明的私兵呢?
正是因为这二十四万官军驻扎在离播州不远的贵阳城,如同一座压在众人头顶的大山,让这些部落头人们心生畏惧,只能忍气吞声,不敢有丝毫的反抗情绪流露出来,生怕会牵连到自己部落里的族人。
然而,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,李文忠这位国公爷竟然如此豪爽大方,毫不计较他们的出身低微,反而放下身段,主动与他们结交。
这种折节下交的举动,无疑让这些部落头人们大为感动,也让他们对朝廷的印象有了根本性的转变。
于是,在酒精的强烈刺激下,在座的各位头人们终于无法再抑制内心的不满和恨意,如火山喷发一般,将这些情绪毫无保留地宣泄出来。
他们怒目圆睁,指着杨明,当着国公爷和侯爷的面,毫不留情地声讨起他来。一时间,宴会厅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,仿佛一场激烈的风暴即将来临。
而杨明,这位播州的“土皇帝”,面对众人的指责和讨伐,终于再也坐不住了。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,满脸都是怒意,额头上的青筋也因为愤怒而凸起。
“够了!”杨明猛地一拍桌子,站起身来,怒吼道,“我看你们一个个的,是成心不想活了,对吧?”
他的声音震耳欲聋,在宴会厅内回荡着,让人不禁为之一颤。
然而,众人并没有被杨明的气势所吓倒,反而更加激愤地回应着他。
杨明见状,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,他怒不可遏地将手中的酒杯狠狠地摔在了地上。
只听“砰”的一声脆响,酒杯瞬间破碎,酒水四溅。而坐在主位上的李文忠,正好被这飞溅的酒水溅了一身。
但他却毫无反应,依旧稳稳地坐在那里,面沉似水。
李文忠侧过头,悄悄眨了一下眼睛,给了王弼一个眼色。
席间,坐在左首的王弼一直在观察李文忠的反应,他心领神会,立刻站起身来。
只见他双手往身后一探,动作迅速而利落,眨眼间便抽出了系在腰间的双刀。
双刀出鞘,寒光一闪,令人不寒而栗。
王弼手持双刀,如疾风般冲向杨明,速度之快,犹如闪电。
刹那间,只见刀光闪烁,快如闪电,王弼的刀法娴熟而狠辣。
只一刀,便如砍瓜切菜般砍在了杨明的脖子上。
杨明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,他的头颅便像熟透的西瓜一样,“咕咚”一声滚落下来,鲜血喷涌而出,溅满了一地。
杨土司躺在地上,成了一具无头尸体。
他的头颅瞪大了双眼,眼眸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。
仿佛在临死前,他仍然无法接受眼前发生的事情。
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凝固了,整个厅堂都陷入了一片死寂。
王弼却对这突如其来的安静视若无睹,他旁若无人地拿起桌上的布巾,轻轻地擦拭着手中的长刀。
刀上的血迹在布巾的擦拭下渐渐消失,露出了刀身原本的寒光。
擦完刀后,王弼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了一排大黄牙,那笑容让人毛骨悚然。
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厅堂中回荡:“光天化日之下,竟然有人,胆敢行刺我大明朝的国公,我看他真是活得不耐烦了!”